close

漫步華爾街 (天下遠見出版 2011四版)

Ch 1. [磐石]與[空中閣樓]

磐石就是投資工具分析目前跟未來期望算出真正價值, 也就是技術分析.

空中閣樓就是比傻, 也就是你可以付出三倍價錢買進, 只要能找到願意花五倍價錢購買的傻子(使用者)就好!

 

Ch 2 瘋狂的群眾

舉17世紀的在荷蘭的鬱金香被炒作為例, 當價格預期上揚時, 群眾搶進(擦鞋童理論??),

也提供買進選擇權(call options)的投機工具,

球莖在1637年初造成價格哄抬20倍, 之後就暴跌.

 

第二個例子是1690年代的英國儲蓄過多, 投資機會少

讓一家承擔政府1000萬英鎊債券, 有南海貿易特權的南海公司,

吸引資金, 再利用有利的法律與氣派的門面, 造成股價上揚,

民眾也急於新式的投資機會, 只要有人發起號稱可以財源湧進的公司,

上市當天就會有人捧錢來買股票, 賣完當天立即關門....

 

股友社

利用會員間去相互收購低價的股票, 專業經理人(交易所經紀商的經紀商?)的配合

拉抬兼洗盤也型朔搶購的交易紀錄,

再經由記者與評論文章的利多報導, 大眾就會跟進.

接下來股友慢慢抽身, 在大眾察覺前慢慢倒貨.

這把戲不依定需要股友社, 公司的高層董事就可以玩

結論: 股市賺錢不難, 最難的是抵抗一夕致富的誘惑上!!!!

 

Ch 3 六零到九零年代的股票價格

成長股/新上市股的狂熱

在電子業成長的年代, 用 {矽}, {電子}當作公司名就可以提高本益比,  即使本業無關.

 

集團股熱潮

異業結合, 本益比高的A公司收購本益比較低的不同領域的B公司, 

戲法是讓因B公司的本益比因為A公司收購而拉高到跟A公司一樣, 

收購後股本膨脹, B公司原先的收益不變, 短期間股價被拉高, 

只能靠A公司或合併後的新公司不斷再去合併才能維持股價.

(龐式騙局???)

 

慘澹的七零年代

趨勢轉回找尋績優股, 特徵是大型成長股

ex: IBM, 全錄, 雅芳, 柯達, 麥當勞, 拍立得, 迪士尼

之後因為長期(十年以上)本益比不斷下修, 股價下跌, 甚至下市.

例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1972本益比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1980本益比

Sony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92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17

麥當勞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83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9

迪士尼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76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11

HP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65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18

 

喧囂的八零年代

新興股是生化科技和微電子

ZZZ best 曇花一現

日本土地跟股票飛漲

 

 

Ch 4 最大的泡沫: 網際網路

2000年初的 .com 跟上一章提到的公司名與短期股價有關

 

著名的公司            2000年高點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2001~2002低點

亞馬遜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75.25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5.51

思科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82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11.04

雅虎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238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8.02

 

特別又荒謬的公司(概念.....)

電子香味(Digiscents)

寵物達康((Pets.com))

 

安隆(Enron)的興起與破產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ri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